靳岗中心小学张静:漫漫育人路 谆谆师者心

卧龙区 靳岗中心小学 未知/阳光 2020-06-08   次浏览

张静老师是靳岗中心小学一名女教师,从教25年来,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,兼教语文课。数年来,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,张老师扎根农村、甘于清贫、勤奋耕耘,无私奉献。“三尺讲台,三寸舌,三寸笔,三千桃李;十年树木,十载风,十载雨,十万栋梁。”虽是一句朴实的话,但却正是张老师教学经历的真实写照。

耳濡目染 红烛引路为人师

听张老师讲,“教师”和她的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。她的祖辈、父辈和同辈人中,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不下十位。她的家庭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“书香世家”。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,见证着历代教师的人格魅力,感受着父老乡亲的尊敬与崇拜,不知不觉间,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张老师的心中萌芽 ---成为一名人民教师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张老师终于如愿以偿,踏上了农村教育的“三尺讲台”。从那时起,她就把一辈子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。

二、辛勤耕耘,教学之路务于道

作为老师,教书育人是首要任务,育人之前先教书。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获,张老师严格要求自己,每天潜心钻研教材,精心设计教案,争取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。张老师常说,每堂课的任务不是要老师“讲完”,而是要学生“学会”,并且“会学”。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,每节课上她坚持“抽查清”,对于不达标的学生,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进行“一对一”辅导,力争做到“日日清”。张老师对作业要求也很严苛,每次上课前都要对家庭作业进行抽查反馈,对作业应付拖欠的现象决不姑息。每学期开学,张老师都会准备一个厚厚的记录本,专门用来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,以便有针对性地辅导、督促、检查。在让学生学会的基础上,张老师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系统研究与实施,力争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文本,总结出相应的学法,使学生会学,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。

2020年春节,一场突如其来的“新冠”疫情改变了学校的开学计划。虽然学生不能回校上课,但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丝毫没有放松。她充分发挥“互联网+教育”优势,认真开展线上教学。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,她通过钉钉、微信指导学生在线学习;每天按照“名校课堂”课程安排,提前认真备课,跟踪观看视频,认真做笔记,再利用钉钉直播补充重点讲解,同屏互动,答疑解惑;教学过程中,她还不断学习研究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,灵活安排学习内容;开展“一帮几”小组活动,指导学生自主学习;及时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反馈问题。三个月来张老师始终如一,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,坚持每节课考勤通报,坚持与家长保持沟通,坚持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。开学检测,学生的学业成绩虽有所下降,但下降幅度远远低于预期,这完全得益于张老师日常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积累。

张老师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,虽然疲惫不堪,但只要看到学生的进步,所有的苦和累都烟消云散。凭借着“抠、挖、抓、缠”的韧劲,每学期张老师所带班级成绩在全乡评比中都稳居第一。

悉心关爱,润物无声化春雨

在工作中,张老师时时想学生之所想,帮学生之所难,做学生的贴心人。张老师每天早晨到校后就开始巡视教室,了解学生到校情况;季节更替,孩子发病率较高,张老师会利用班级群提醒家长勤给孩子熬制清热去火茶水;对班级学生她绝不以智力好坏定亲疏,以成绩好坏分优劣;对留守儿童还特别给予学习上的帮扶,生活中的关爱。张老师常说:“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,家长把孩子交到咱手里,就是相信咱,咱一定要尽职尽责,把孩子照顾好,让家长放心。”张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艺术,赢得了家长们的交口称赞:“师德高尚、教书认真、要求严格、态度和蔼、尽职尽责……”对张老师更是心服口服。

张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女生谢欣怡,她的左腿膝盖软组织受伤,发病时疼得浑身发抖。每当看到孩子那痛苦的样子,张老师的心就像被揪着一样。张老师会马上蹲下身子,一边轻轻地为她揉捏,一边和她聊天,借此减轻她的痛苦。十分钟,二十分钟,甚至半个小时,张老师腿蹲麻了,手臂揉困了,她都全然不顾。一次,两次,三次……两年的按摩,虽没治好女孩的病,但发病时的疼痛感却日渐减轻。女孩妈妈曾在家长会上对张老师深鞠一躬,感谢张老师对孩子的关爱与付出。张老师也成为了孩子心目中 “最像妈妈的老师”。

“停课不停学”期间,张老师尽其所能地为不能及时进行线上学习的家庭出谋划策,排忧解难。有一个叫何珊星的学生,家庭条件极差,属于贫困资助对象,所以没有智能手机。张老师就赶紧把家里的旧手机送给她,预存了300元的话费,还了解其家庭附近的网络情况,从中协商,安排她去蹭网学习。平时张老师还不断地电话联系,生活上嘘寒问暖,尽力帮扶;学习上答疑解惑,耐心辅导。张老师的关怀体贴,使老实巴交的孩子父亲几经哽咽。开学后,每次他去接送孩子,只要见到张老师,他都会恭恭敬敬地说:“张老师好!”“张老师辛苦了!”不知情的人觉得他“圣圣的”,但张老师却明白这声声问候所包含的深深的情谊。

二十多年来,张老师每天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,一句温存的问候,一次倾心的交流,一番严厉的批评,她始终以一颗慈母般的心和强烈的责任感,关心、爱护、引导每位学生。这些都在不经意间自然完成,但却如春雨般滋润着学生和家长的心田。

初心不改,潜心学习促提升

作为一名老教师,张老师不缺丰富的经验,但她却说:“经验是咱的财富,但如果只是固守着以往的经验,不及时地补充、修正,更新,经验最终会成为自己成长的绊脚石。”所以,张老师与时俱进,不断地汲取新的营养:认真研读专业理论,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充实;借助各种培训提升自己;顺应形式,向年轻教师学习,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;大胆地进行教改探索,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。张老师爱岗敬业,干到老,学到老。她曾调侃说:“别看我年纪越来越老,但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却越来越年轻化”。

默默付出,米苔开花吐芬芳。

扎根农村,一路走来,张老师一步一个脚印,把理想中的职业变成热爱的事业,用一个教育者平凡而又执着的行动书写多彩人生。张老师的辛勤付出收获了丰硕的回报,工作表现和业绩一直受到了领导、同事和家长的肯定:获得市级优秀教师一次,市级师德先进个人一次,区级优秀教师一次,区级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一次,区级优秀班主任三次,区级优质课一等奖三次,市级教科研二等奖一次,区级教科研二等奖一次;第四届区级骨干教师;学校年度考核多年被评为优秀;工作经验曾在全乡教师会议上进行过交流。

版权所有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