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书生:如何更好的管理班级(2)

魏书生 管理班级 未知/阳光 2019-08-21   次浏览

四、迟到了就唱歌

有的学生课间活动兴高采烈,忘乎所以,课前三分钟铃声没听到,见操场上没人了才突然醒悟往回跑。别说跑,就是飞到教室也迟到了,同学们已上课了。这么小的错误,写说明书或做好事,似乎都有点像咳嗽两声就扎针输液似的,纠正过分了点。可又不能说这不是错误,怎么办?魏书生便在班级规定,像犯这类很小又没有深刻思想动机的错误便给大家唱一支歌。

什么时候唱?当然不一定马上就唱。大家都上课了,再唱歌不干扰大家上课吗?上课迟到了,由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学记下来,待到下午活动课前,或自习课前,需要调节一下空气,活跃一下气氛时,便请“账本”上迟到的同学到前面给大家演唱。

这些同学会不会因为不受惩罚只是唱歌,感觉太轻松了,于是下次还故意迟到呢?不会的。他站在前面唱歌,虽然没有压力,没有羞辱感,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能产生荣耀感、自豪感,他不会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才站到那个位置上去唱歌的。再说,万一有的学生嫌这种纠正措施太轻,而故意再迟到,再犯错误的话,那时再采取别的措施也不迟。

这种纠正错误的方式,密切了师生、同学之间的关系,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,调节了班级的气氛。

 

五、犯了小错就让做好事

学生犯了不大不小的错误,魏书生便让他们做一件好事。他认为,做好事也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。

魏书生的班规班法有规定:如果当天检查作业,昨天的作业没完成,就要擦一个窗户的两层玻璃,共24块玻璃,10扇窗户框。又例如忘了带桌罩,除了回家去取之外,还要到水房为班级打一桶水。早自习如果迟到了就要扫操场30分钟……学生普遍较欢迎这种纠正错误的方式。

魏书生有自己的观点。他认为,人犯错误的时候,心里都有过斗争。斗争之后,脑子里对自己不负责的那一方获胜了,于是指挥着自己犯了错误。但是人在做好事的时候,一般都是积极、上进、助人、善良、真诚、勤奋、果断的那一方脑细胞指挥自己行动。这便如同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,这清水便可冲刷受污染的那片心田。使人重新恢复自尊、自信、自豪,重新感觉踏实、安全、幸福、快乐。

让学生做好事,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、自信心的作用,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精力,将其导向真善美的作用,也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。

 

六、选举“闲话能手”专治说闲话的人

班上有学生喜欢说闲话或者传闲话,影响班风学风,怎么办,魏书生就选举“闲话能手”专治说闲话的人,每周安排一个人负责。

星期六快放学了,负责本周选举闲话最多的人的同学就问:“同学们请注意,大家表决一下,本周说闲话大王,有没有必要选?”多数人要选就选,很快便有了结果。有一次。有个后进同学得了20多票,受到震动,下决心改变自己,咬紧牙关,埋头写一星期作业,第二周选举时他一票没有,他的努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,他竟然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
个别时候,某些同学也可能没有勇气面对现实,明明闲话很多,还自我感觉良好,一旦得票多了,感觉他承受不了,魏书生就跟学生谈心,引导他有勇气面对。他说,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人,不能只顾自我感觉,更多地还应面向社会、面向他人推销自我,倘若社会、他人持否定态度,那就要想方设法改变自我,以适应社会和他人的需要。

选举结果不一定都公布,比如有一次选“最自私的同学”因为这是敏感的问题,而学生中又确实有自私倾向。魏书生有心要使自私的同学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,以改变自己,于是便提前打招呼。过一段时间选举,第一次得票最多竟是一位女同学,弄得这位同学心理压力很大。尽管这位同学后来变的很好,很关心班级,并成为学习尖子,魏书生还是感觉很对不起这位同学,事情过去已20多年了,至今回忆起来他还常常为自己的鲁莽感到内疚。

选举也不仅限于后进,更多的还是引导学生向好的看,向前看。为此,魏书生在班级经常选举“最关心班级的人”,“做好事最多的人”,“心胸最开阔的人”,“本周进步最大的人”,“本周注意力最好的人”,“本周最有毅力的人”,“本周帮助同学最多的人”等等。

每周选举不同于期末评比,用时少,发现问题及时,改正错误期限短,使学生充满信心;向先进学习,目标明确,在下周就可以有行动。这种激励方法更适合于心理不够成熟的“小大人”们。

七、有时也“留”学生

魏书生喜欢当日事,当日毕。魏书生也主张学生当日事,当日毕;白天事,白天毕。尽可能不让学生放学后挨留,但对于比较懒的学生,还是有必要隔一段时间便留下来,特殊帮助一下。

1982年暑期,魏书生新接了一个班,有十几名同学语文入学考试成绩不到40分。他们到魏书生班后,有八名同学较勤奋,基本做到当日事,当日毕,学习成绩进步较快。有五名同学比较懒,爱拖拖拉拉,魏书生便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,并嘱咐他们学会保留作业,不要随便乱扔。入学50天了,魏书生想看这五位同学作业保留得怎么样,便提前一天通知他们把50天的各科作业都带来。放学后,五位同学留下来,作业本放在桌上。作业很乱,凌乱地分散在五个本子上。别的同学走了,留下他们,魏书生问“咱们怎么办?” “补呗!”学生答。“真愿补吗?”学生不吱声。魏书生说:“你们思想也有斗争,懒的那面想让老师放了你们,勤的那一面想请老师帮你们管住自己,是吧?”同学们点点头,“最不愿挨留的同学,刚留下时,可能是一肚子不高兴了,不信,你就试一试。”同学们留下了,教室内很静,魏书生在写稿,学生们奋笔疾书。一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才补完,问几个刚刚补完作业的学生:“挨留高兴不高兴?”“高兴”同学们齐答。

只要引导得法,说到学生心里,学生是通情达理的,挨留到下午三点多了,饿着肚子写作业,心里还惦记着别人。有好几位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催促魏书生先回去吃饭,并且一再表示:“我们自己管自己,两小时以后您再来检查。” 从心里是为了学生好,再设身处地去说服学生,即使在留学生的时候,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融洽和谐,甚至比不留时还要亲近,问题不在于惩罚的形式而在于关爱的实质。

当然,魏书生促进后进生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,有时他是一班一法,有时是一组一法,有时是一人一法,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,不拘泥定法,不断创新,方法新颖有趣,又科学民主,学生很愿意接受,教育效果自然就好。

来源:内容来自班主任工作网,有删改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,删除文章。

版权所有

Baidu
map